声明:中国品牌认证发展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www.chinacbdc.org
 
公主赶考
浏览:292

0.jpg

  上车后,张蕴蓝一句话都不说。

  车子已经开出很远了,她还想着白天的事儿怎么办。

  先生提议去超市买菜,张蕴蓝下意识地应了一声。

  以前在国外留学,张蕴蓝就想学烹饪,又怕家里人说她不务正业,想了想还是打消了念头。

  自从2009年在红领集团正式接班后,她基本没再进过厨房。

  当天,张蕴蓝进超市后推着购物车,机械地跟在丈夫身后。他往哪走,她就跟着;他往车里放什么东西,她也不理会。

  满脑子工作的事儿,她压根儿没察觉出先生情绪的变化。

  先生把积攒的不满一股脑泻下来,张蕴蓝这才回过神,茫然道:“为什么生气?我明明一句话都没说,你还生气!”

  这样的争吵在张蕴蓝接班之初一次次上演,她和先生小学时就是同学,原本再熟悉不过的两个人,现在越来越难以理解对方。

  “那时候工作占用家庭太多时间,和老公冲突特别大,毕竟我不是一个人,我是有家庭的呀。”回忆起7年前这段经历,张蕴蓝一时没忍住,当着我面哭了。

  她急忙起身去探桌上的纸巾,一边和我说不好意思,一边用双手捂住眼睛。过了许久,才开口:“真糟糕。”

  一

  26岁那年的张蕴蓝,没想过要接班。她是家里的长女,下面有个小她三岁的弟弟。况且,父亲张代理不是一直反对把红领集团做成家族企业吗?

  其实,张代理也不大情愿,接连聘用了几任职业经理人都不合适,这才想到女儿。

  2005年,张蕴蓝留学回来。先生当时正在南京读博,为了离他近些,张蕴蓝在上海一家外企找了份工作。

  听到父亲专程要来看她时,张蕴蓝蛮意外。

  在国外上学那几年,父亲就几乎从未去看过她。回来后,张代理每次出差到上海,也总是办完事就走。父女俩的交流并不多,像这样单独来见女儿,还是第一次。

  果然,父亲开口了:“蓝蓝,爸爸想让你回公司工作一下。”

  张代理还没怎么劝,女儿一口答应了。对张蕴蓝来说,打小父母就一直强调家族利益是第一位,“如果家里需要我,那我肯定会回去。”

  人叫回来了,张代理反而不急着让女儿接班。先去国际业务部报到,从报关员做起吧。

  张代理有自己的打算,女儿究竟能否接班,说实话,他心里也没底儿。“(接班)这个活儿不大好干,如果不历练的话,根本就做不了。”张代理用浓重口音的山东话解释当时的决定。

  一历练,十年。

  刚进公司那两年,没人知道张蕴蓝的真实身份。父亲安排她从基层轮岗做起,一点点熟悉红领的服装业务。

  红领成立之初做的是传统的品牌成衣制造。一次,张代理出国参观了几家企业,对方“定制”的理念启发了他。2003年起,他便带领公司开始了长达12年的互联网工厂转型之路。

  这种思路就是把个性化定制批量生产,消费者在APP上直接下单,就能自己设计款式,也可以预约上门量体。7个工作日后,工厂便能完成定制。凭借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红领一天可以批量定制3000件完全不同的服装。这种消费者直接对接工厂的C2M模式,也让红领走在了传统服装制造业的前端。

  转型艰难,张代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改造公司,从人员到业务,各种问题不断。张蕴蓝心里干着急,使不上劲儿。

  父亲对她的要求就是先快速成长。每天工作结束,都要向父亲做个简单的汇报,通常是一个电话或者一条短信,说说这一天做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等到一周下来,还有一两次的正式汇报,父亲不时给出些指点。

  细节方面,父亲有条红线:不许迟到,这个规矩甚至被纳入了接班人素质的考量。

  按照张代理的习惯,他每天五点起床,从来都是第一个到公司。七点钟的早餐会,61岁的他至今仍然天天参加。

  红领总部在即墨市,距离青岛市中心要一个多小时车程。早晨七点半打卡,张蕴蓝五点多就得起床,再开车到公司。

  有一次,张蕴蓝起晚了,因为害怕迟到,她把车速飙到了160迈,一个小时的路程开了三十多分钟就到了。

  父亲要求严,为了向他看齐,进公司几年,喜欢旅行的张蕴蓝没有出去玩儿过一次。

  考察了有三四年,张代理觉得时机差不多了。2009年,他在公司举办了一个接班仪式,把总裁的位子交到了张蕴蓝手上。但是张代理没敢彻底放手,女儿在前面冲,他还得一路陪跑扶着。

  红领工商一体化的C2M模式,让消费者在7个工作日便能买到定制产品

  红领集团是一家互联网服装公司,已成为中国制造升级的典型案例之一

  二

  要想顺利接过父亲打下的江山,不容易。首先面对的,就是一众有功的“老臣们”。

  上世纪80年代,即墨的服装产业渐成气候。农村走出来的张代理也跟着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厂,从成衣代理到创立品牌再到推崇个性化定制,不少员工跟了张代理很多年,担任着公司重要岗位的一把手。

  红领要转型互联网工厂,需要大量懂互联网和英语的年轻人来推行。张蕴蓝接班后想改革,势必要动到元老们的利益。

  上任不久,张蕴蓝就推行一项新的营销政策,开会时需要大家表决。其中一位元老软抵抗,不赞成也不反对,其他员工都看他的脸色行事,谁也不敢吱声。

  面对会场的沉默,张蕴蓝眼泪差点出来。她转身跑回办公室平复了下情绪,几分钟后又回到会议室,直接宣布执行她的决定。

  第二次开会推进执行方案,元老又以种种借口拒绝出席会议,张蕴蓝当场通知他办离职。这下,对方慌了,没想到平日说话柔声细语的小丫头,强势起来不留一点儿情面,于是只好急忙赶回公司向董事长求情。

  这让张代理犯了难,掂量了半天,还是站在了女儿这边。“其实不用求情,我本身就有保护他们的想法,这些老员工都是我的员工。当时的感受是难受一点儿,其实心里不大容易支持她的。”

  张蕴蓝一下裁掉一半的老员工。一个月后,公司业绩刷地一下就掉下来了。“当时压力特别大,报表出来一看降了这么多,你怎么解释嘛?”

  除了内部矛盾,还有外围的反抗。当时红领有不少加盟商,这些都是公司依赖的重要线下渠道,因为政策宽松,红领对他们的监管也不到位。

  一些不合格加盟商导致的库存问题,已经成为公司的拖累,但一直没人敢去砍掉这个包袱,张蕴蓝没顾虑太多,直接砍掉了三分之一的加盟商。

  这下引起了公司内外极大的不满,一时间传言四起:“这个接班的二代,原来也是个‘败家女’。”听到这些话,张蕴蓝心里特别委屈,看着沉默的父亲,她陷入了焦虑。

  公司业绩的下降,员工的质疑,新老团队的磨合,加盟商的反对,接班的过程一下子布满危机。张蕴蓝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她和先生交流过很多次,觉得自己实在受不了了,可能接不了这个班。

  那怎么办?出走吗?事实上,她不止一次动过这个念头。但是一想到父亲和几千名员工,张蕴蓝不忍心。

  一年之后,在她和新团队的努力下,公司的业绩才慢慢起来,张蕴蓝后来也意识到,当初对于公司的很多人,她是缺少敬畏心的,是父亲为她的这段经历买了单。

  三

  和父亲性格的巨大反差,常常让张蕴蓝觉得难以适应。

  小时候家教严格,张蕴蓝的穿衣打扮都像男孩子,大学之前,她一直梳短发,穿运动装。

  进公司以后,父亲要求她再剪回短发。张蕴蓝照做了,没多久她又把头发留长了,“从小到大听他话都习惯了,后来感觉不对了,再说我先生也喜欢我留长发。”

  为此,父女俩甚至专门探讨了一番。张代理指着一堆名人的照片劝女儿:“你看,这些个优秀的女人,个个都是短发!”张蕴蓝立刻挑出英拉的照片想反驳,没想到父亲来了一句:“不是下台了吗?”

  回想起这些,张蕴蓝觉得既可气又好笑,“这都是和父亲‘斗争’的结果呀。”

  张代理脾气不好,工作上女儿犯了错,他都是直接批评,哪怕身边有其他员工,也不顾忌。张蕴蓝有时候也委屈,她看着生起气来的父亲,突然间觉得很陌生。“感觉这个人是你从小到大没有面对过的,你知道他严厉,但没想到会这么夸张。”

  她还记得刚接班时,每天中午必须和父亲一起吃午饭。因为上下午要处理公司事务,父亲只能利用午餐时间来教育她。父亲说教时,她还不能安心吃饭,得随时和父亲互动。好不容易挨过这两个小时,下午再接着回去工作,这个过程整整持续了三年。

  有一天,看着表针一点点指向了十二点,张蕴蓝想到又要下去面对父亲,她瞬间觉得自己要崩溃了。和餐厅的人打了声招呼,称自己在加班,不去吃饭了,当时父亲并没在意。

  到了第二天的饭点儿,她又在加班,连着“罢餐”一个星期后,父亲才明白过来,自那以后,父女俩的午餐教育才取消。

  后来,张代理也反省了自己,在他看来,女儿现在做企业的条件比他创业时优越很多,他认为批评一下没什么。“但有时候也想,你这个女儿已经很优秀了,你怎么还说她,有点儿自责,但是自责完就忘了。”

  几年相处下来,张蕴蓝意识到父亲的脾气是改不了了,只能她去主动适应。父亲的历练,让她成长了不少。跟了她七年的助理也感觉到:“总裁这几年变化很大,做事情考虑得越来越成熟了。”

  张蕴蓝的接班,也给红领开拓了新的疆域。以前红领并没有主动走出去接触国外的客户,张蕴蓝上任后,想主动开垦这块处女地。

  当时为了拓展纽约市场,争取当地的裁缝,张蕴蓝先在网上了解这些人的资料,然后带着自家的产品和面料前去拜访。到了纽约,从街道到写字楼,她几乎把整座城市的裁缝都摸了一遍。

  在美国其它几座大城市,她也是这样一条条地扫街,一家家敲门,期间难免遇到白眼和冒犯。

  记得有一次,张蕴蓝想要争取一些意大利的传统裁缝,可是对方对于他们能否大批量生产个性化定制的服装表示怀疑,而且也对红领产品的品质很不信任。当时这些裁缝的言语就很不客气,表情间尽是不屑和嘲讽,那一刻,张蕴蓝再一次感受到委屈和无助。

  她想起父亲这几年转型所面临的质疑,更加坚定了要拿下海外这块市场的决心。经过几年努力,公司现在90%的订单都来自海外。虽然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打拼,但张蕴蓝显然也有自己的梦想和创新。

  如今张蕴蓝经常作为传统制造业转型成功的代表,在各种活动上分享红领的经验。她常说自己很幸运,身边不少制造业接班的二代,只是从父辈手里接过了一个工厂,至于接班后企业怎么转型发展,二代们其实很迷茫。

  而张代理很早就明确了红领要转型的路径,十几年践行下来,证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所以我只需要按照父亲规划的方向走就可以了,哪怕走得慢一些,但我知道方向是对的。”

  四

  最大的遗憾,还是家庭。

1.jpg

  坐上父亲曾坐过的位子,张蕴蓝正努力带领公司继续创新

  如今36岁的张蕴蓝,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读小学,小的才一岁六个月,在先后学会了叫“爸爸”、“哥哥”、“舅舅”之后,才开口叫“妈妈”。

  张蕴蓝至今还记得,2008年怀第一个宝宝不到三个月时,突然接到父亲的任命,让她去当运营总监,在此之前她对运营一窍不通。父亲都没和她商量一下就做了决定,张蕴蓝只好硬着头皮上任。

  那时办公室是新装修的,屋里的味道还没散去,她挺着肚子搬了进去。直到距离预产期还有二十多天的时候,张蕴蓝觉得身体受不了了,这才放下工作回家休息。回去不到一周,孩子就出生了。

  出了月子不久,她放下宝宝,又继续回公司工作。那时候对她来说,工作比家庭重要得多。

  先生自然是不高兴的,但还是迁就了她很多。他在大学教书,一周工作两天,带孩子的重任交到了他手上。好在母亲一直在帮她照顾家庭,舅妈也辞了工作帮她照看孩子。

  张蕴蓝曾经和许多女企业家在一起交流,她认为她们这个群体实际上就不适合结婚要孩子。“你顾不上家庭,没办法做贤妻良母,很多时候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没办法平衡。”

  如今,意识到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张蕴蓝终于开始给自己做减法。“我会试着把家庭放在和工作一样重要的位置上,这样也尽可能抽出更多时间给家庭,这样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

  弟弟的回来,也让她压力减轻了不少。此前,弟弟一直在经营自己的投资公司。2015年,红领要创立一个新的品牌,需要规划线上的产品,张蕴蓝找了一圈儿,没人比弟弟更合适了。

  “我叫他回公司帮我,就像当年父亲叫我回来一样,他也没犹豫,放下自己的事业就回来了。”

  关于以后接班的人选,张蕴蓝没问过父亲怎么打算。她认为父亲一定会挑一个最适合的人,她现在只要把自己的工作一步步做好就行。

  张代理对此倒不纠结:“以后姑娘接班,儿子也是股东嘛,这个企业不就是他俩的吗?”

  为了能让两代人顺利接班,张代理55岁就做了交接,现在,他依然不太放心,“我认为还得辅助几年,接班不能一下子交,得讲究战略。”

  其实,张代理还有自己的心愿没完成,他带领红领转型了十几年,看到传统企业改造有巨大的市场,现在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面临着升级改造的难题,而红领可以变成这套转型方案的输出商,帮助更多传统企业进行改造,从而让他们省掉中间环节,赚取足够的利润。

  “我不是要干到老的,等我把自己的梦想完成,以后公司怎么发展,就是他们年轻人的事了。”张代理说。作者:李佳 来源:《中国企业家》

(声明:中国品牌认证发展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