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中国品牌认证发展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www.chinacbdc.org
 
富士康转型发展的三大策略
浏览:303
    6月以来,全球电子代工龙头企业台湾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科技连续两次宣布大幅加薪,这无疑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信号。人工成本的上升对于集中于劳动密集产业的台湾企业影响较为严重,尽管台企早就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但由于许多台企规模较小,转型困难。此次富士康涨薪事件成为一个催化剂,再一次提醒台企产能转移和转型的重要性。目前,台企转型主要有三条途径:转内销模式、重新布局生产线、开拓副业或产业升级。
  劳动力价格上涨催化台企转型富士康作为代工业内龙头企业,工资涨幅逾倍,将很可能促发“中国制造”成本进一步上升,给企业盈利带来不小压力。作为改善劳资关系的重要改革,富士康于6月初的一周之内连续两次宣布大幅加薪。
  富士康宣布深圳厂区一线作业员6月1日起将获得加薪,幅度超过30%.不到一周,6日,富士康宣布再度加薪:若考评合格,深圳厂区一线作业员薪水将由1200元提升到2000元,增幅超过66%。富士康涨薪一方面起到了示范效应,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战略举措,给竞争对手施加了压力,迫使其加以效仿。
  受富士康加薪压力影响,全球最大电脑显示器生产商冠捷科技已宣布,今年下半年将再加薪15%至20%.该公司已在今年1月上调大陆员工薪资15%.人工成本上升给原本就盈利微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雪上加霜,中国制造成本几乎肯定上升。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人民币也面临升值,中国制造的成本本来就在提高。而富士康事件导致众多沿海工厂上调工资,地方政府也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人工成本的上升更是压缩了这些企业的盈利空间。
  笔者认为人工成本上升对集中于制造业的台企影响较大,且转型较困难。台商在大陆投资集中于加工制造行业,服务业渗透度较低,与港商等相比,人工成本上升对其影响较大。在大陆的台商约80%属于加工制造业,在服务业领域投资较少。与台商相比,港商在CEPA引领下更广泛的参与内地服务业,且更多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行业领域,受本次涨薪潮影响较小。
  笔者了解人工成本上升其实早有明显信号,此次富士康涨薪事件只是一个催化剂,再一次提醒台企产能转移和转型的重要性。2008年我国通过了《新劳动合同法》,当时引起市场极大震撼,这是中国生产成本上扬的明显信号;只不过由于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让这一趋势有所减缓。随着大陆劳工意识的提升,单纯的加薪、加福利在吸引人才方面效果会下降,台企势必面临到更大的竞争压力。
  所以对于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台企也早有预期,但由于许多台企规模较小,转型较为困难。对小企业来说,转型需要面对品牌建设、渠道的成本,单打独斗较困难,因此需要抱团转型。产业转型需要极大的资金、技术支撑,但台商多半是中小企业,不太可能说转就转。这种战略考量之后不可否认有土地成本、劳动力价格等因素的支撑,但更重要的是在ECFA签署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背景下,“登陆”投资有了制度性的保障。依托于此,广袤的内地市场显得更为诱人。
  大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台商投资呈现出由南到北、由沿海到内陆的脉络。与台湾最近的福建成为台商登陆的第一站,然后聚集在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东南沿海区域。1997年以后,江苏昆山以其优越的招商政策和环境吸引台商大批入驻,再加上上海的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渐成台商新宠。最近5年来,环渤海、中西部地区等大陆腹地被台商看好,甚至新疆、重庆等偏远地区也得到关注。 台湾中华两岸企业发展协进会理事长张晁祥表示:“从根本上来说,是ECFA获得两岸认同后,从制度上保证了台商得到实惠,使得台商到内陆投资充满信心。”
  此次论坛召开地磁县,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汇之地,离郑州、济南、太原、石家庄四省省会均在200公里以内。目前,这一地区的高速公路互相贯通衔接,形成冶金、煤炭等共同的经济体系。上述四省有13个地市曾共同倡议建立中原经济区,这是一个近亿人口的大市场。
  众多的人口和城镇化的过程是“大市场”的必要条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在此次论坛上表示,2009年,大陆城镇化率为46.6%.未来几年,大陆的城市人口将以每年0.8%至1.0%的速度增长,未来10年将有1亿农民进入城市。
  策略一:短期来看,如果继续坚持在劳动密集产业,则选择重新布局代工生产线,“西进、北迁”成为大趋势,但仍缺乏产业聚集。尽管台企将有一些劳动密集产业外迁至印度、印尼、越南等东南亚生产成本更廉价地区,但短期内不会形成主流。
  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表示,考虑到大陆制造成本呈上升趋势,公会将推动台湾电子业“南进”,率台资电子工厂前往印度、印尼、越南等其他生产成本更廉价的地区。与大陆相比,这些东南亚国家尽管有一定的人工低成本优势,但是在劳动力素质、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完善产业链方面有明显不足,制约了台企南进步伐,短期内无法取代大陆。
  而台企“回流”台湾短期也难成大趋势。台湾在吸引台商回流方面不遗余力,而今年则借大陆加薪潮之势,以鸿海意欲返台建厂为契机,加大了召唤台商回台投资的力度,近日提出吸引台商“回流”的简化行政手续、妥善规划用地等5项优惠措施。整体来看,尽管大陆有涨薪预期,但人工成本仍然低于台湾,因此台企“回流”主要是回流部分对人力需求量较小、附加值较高产品的产品和工序。
  但大多数大陆台企来说,考虑到大陆成熟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内需市场,还是选择继续在大陆投资,并加速西进、北迁至内陆地区,一方面内陆地区人工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享受政府大力支持政策。自2008年以来,富士康为缓解成本压力已开始实施“产业转移”,除深圳外,富士康在中国大陆还拥有10多座生产基地。富士康这次两度加薪,将成为加速向内地进行产业转移的催化剂,目前富士康已开始在河南招工建厂。
  当富士康首度宣布加薪时,替惠普代工笔记本电脑的英业达也表示将加速移往内陆,英业达重庆厂区预估11月开始进入量产阶段。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也表示,对台企西进计划给予大力协助。与“南进”遭遇问题类似,将产能迁至内陆也还面临产业链不够完备的问题。内陆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链完备程度上还有很大不足,尚未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聚集,使得台资企业集体转移还存在一定困难。
  策略二:转内销,建立联合大卖场助小企业抱团转型。一些台企较为集中地区,当地台协建立批发大卖场,为规模较小的台企搭建内销平台,助其创立内销品牌,转型进入内销市场。大卖场建立的目的是给想做内销,但还没有能力创立自己品牌的工厂一个平台,这样企业不用自建渠道,这对于小的台企来说很有吸引力。全国最大的台企协会东莞台企协会建立“大麦客”销售平台,专门销售台企产品,同时也作为产品品牌名,为小企业减少了品牌塑造和营销成本。大卖场布局:主攻成都、青岛、大连等二线城市,这些市场发展潜力大,且成本较低。
  策略三:长期来看,开拓副业或产业升级是台企长期发展方向。很多传统台资企业开始开创副业或向新型产业转进。以生产汤圆著称的龙凤食品回台湾发展LED产业。大陆最大的糕点烘焙企业克莉丝汀在积极准备回台上市的同时,也在谋求转变为含有生物科技在内的新型健康机能食品制造商。
  人工成本上升长期来看是必然趋势,台企需适应目前大陆经济形势的变化,努力转型。一方面,面对大陆庞大的需求市场,台企可加重内销比重,建立自己的内销网络。另一方面,如果还是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西进、北迁” 以重新布局代工生产线是一个主要趋势,但产业配套还有待完善。此外,谋求产业升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将是台企长期的转型方向。        作者:谭小芳 来源:品牌中国网
(声明:中国品牌认证发展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